什么是ToB的SaaS生态,它与业务入口是什么关系?

发表日期:2022-01-05 文章编辑:洛壹网络 文章来源:深圳网站建设

互联网巨头都在大谈生态和布局,那么什么是ToB的SaaS生态,它与业务入口是什么关系?
SaaS只是一种技术方式,而SaaS生态才是一场革命

通过细分企业业务,一些较小的ToB创业公司,也有机会成为某一业务的SV。同一业务领域有多家SV提供SaaS产品,且产品之间具有互换性。竞争只会发生在同业务领域的SV之间,而绝大部分SV之间都是业务协作关系。所有SV提供的服务构成一个SaaS生态。

不同于传统软件行业,SaaS生态的显著特征是业务细分和去中心化。

业务细分的好处是,如果你只想使用一个业务功能,没必要花很多钱把整个系统买回来。比如想做合同全周期管理,只要订阅任何一个CLM服务即可,而没必要购买整个供应链系统。

去中心化是SaaS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改变。传统软件由几家巨头垄断,或者是定制开发,模式本身就是集中式和中心化的。而SaaS生态中,不存在一个处于统治地位的老大,这也符合互联网特质。

照这样说,岂不是一个企业要使用一堆的SaaS产品?企业“一站式”要求如何满足呢?

业务的细分减少了需要交互的业务数据的数量,使得不同SaaS产品间的连接更加简单,满足只订阅少数业务的公司没有问题。

对于大公司或订阅大量业务的公司,需要一个业务门户或者入口,来统一管理和使用所有的SaaS产品。比如我们之前分析的Slack,就是这样一个入口。它除了提供信息聚合和业务应用连接能力外,本身几乎不提供任何的业务功能,甚至连一个网盘功能都懒得做。

下面是一张Slack关于集成的界面。从这个截图可以看到:它通过分类适应不同的行业或领域,比如:财务、健康医疗、市场等。在每个分类下又有不同SV的产品,比如市场下有很多主流的MA产品…,这样用户从Slack进来,就能集中使用订阅的产品。

企业微信和钉钉在PK什么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因为业务逻辑和计算都分布于每个SaaS产品上,这样平台入口可以做得更轻量化,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信息聚合和适配其它产品的能力上。

想当年微软欲花80亿美金收购Slack,绝不是为了买个聊天工具,而是看好其业务入口的集成价值。微软在打个盹的工夫,数百个SaaS产品已经加入了Slack的集成目录(App Directory)。
这个SaaS生态下看不出谁是老大,市值数十倍于Slack的Salesforce,也被集成在Slack入口。Slack更不是统治者,没有其它SV的SaaS产品,它就是个聊天工具。

SaaS的技术原理很简单,但SaaS生态却是一场革命,生态之中也蕴育着新的生意机会。
业务入口与去中心化的矛盾

互联网巨头依靠搭建平台、以协同办公产品开路的方式,能否承载一个生态生意呢?

这其实需要解决的是业务入口与去中心化的矛盾。

产品中心化:如果把业务入口比作经营一个卖场,那么只要服务好其它商家就好;没必要非要卖自家产品,而让其它商家向自家产品看齐和配套,其它SV未必愿意配合。

理念中心化:特别是为了迎合某一群体,或者以创新的名义,设计有“独特性”的产品功能。有人需要、有人厌恶,就会失去业务的普适性;得到一部分用户的同时,也会失去一部分用户,结果收窄了业务的入口。

平台中心化:以自家平台为中心,让ISV/SV选边站队,硬性组成一套Solution。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方案,如果用户对其中任何一个产品不认可(大部分情况会如此),整个方案就可能失败。

为中心化而中心化:为了争取更多商业伙伴加入联盟,可能拉来行业的ISV。SaaS生态中存在ISV,应该是个技术性失误。

中心化思维是一种习惯性的自我中心意志,与SaaS生态通识不搭。成为业务入口,未必一定通过中心化的方式实现;人为结成的联盟,不如生态规则下的关系稳固和自由。
其它ToB公司还有机会吗?

除了企业微信和钉钉以外,还有众多ToB公司也在盯着业务入口,它们还有机会吗?

互联网巨头的主要优势是资本、流量和云。

首先,流量对于ToB生意的帮助不大;其次,ToB创业如果不折腾的话,也用不了太多资本;最后,就剩下云是巨头的优势了。

它们的不足也很明显,比如:对企业客户认知不够、没有核心业务优势、缺少作为SV创业的经验等。

所以,专业SV与互联网巨头的机会相差不大。

最后,我们是否可以把流量逻辑换个说法:如果成为了多数企业客户的业务入口,盈利模式自然就会产生?

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

请升级您的浏览器: 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浏览器: Firefox  /  Chrome  /  360极速浏览器